这里讨论专业就是个笑话。想着想着,我觉得要不就坑了算了。写什么案,写什么专业,写到最后不过是自己一个人的狂,自我动罢了。
最后持写去,是因为我的两个朋友一直在鼓(cui)励(geng)我。而且虽然不多,但是还是会有读者给我留言。
再后来,我发现原来真的有喜看案和尊重专业的读者。这种有回应有共鸣的觉,很开心,由衷地。
然后关于女主的人设,其实也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变化的。
一开始的时候,我是想写一个理想主义但逐渐被现实打败的律师,第一版的文案也确实是这样写的。可写着写着人好像就不归我控制,有了自己的想法。她不想臣服于现实,即便经历了也看透了很多事,她依旧持学法和律师的初心。
作为作者,我不能违背她的意志,只能用笔尖去成全她,所以最后呈现来的是现在这个曲衷。一个的,清醒的,不愿将就的,以及有极共能力的曲衷。
作为一个刑辩律师,她自然是非常理的。但作为一个人,她同时也是脆弱和的。所以在遇到段宁齐那个案时,她会犹豫,会纠结和痛苦,会一些不理智的选择。在程荃那个案上,她也和苏荣钦想的完全不一样。
可能是她执业年限太短,带的私人太多,还算不上一个成熟的律师。但我不认为这是缺,相反这是她最可贵的地方,也是男主会被她引的原因。
写这两个案的时候,我真就写到同受了,写完觉得很难受。因为毕业后这短短半年的实习律师期间,我也有过这些矛盾又痛苦的瞬间,不止一次。
法律课堂和法律实务,就像理想和现实,存在很大的差别。我既没能从前者中走来,也没能后者,在一个尴尬的中间地带,退两难,所以我时常矛盾又痛苦。
我常常在想,不久的将来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律师。像曲衷?像苏荣钦?还是像观正律所里的其他律师?不知,前路太遥远。不过既然我写了这篇文,那么我想在我犹豫和迷茫的时候,我可以回过来看看自己曾经在这篇文里塑造的人,这样或许就能定地走去了。
再说一男女主的。
正文最后一章叫茶农和咖啡豆,这也是我为这篇文开的微博名。其实这是我老早就埋的一个隐喻,隐喻男主和女主的关系和。当时脑里突然就想到了电影《一就到家》。在这电影里,云南种茶是传统,世代如此,怎么会有人离经叛地想改种咖啡。
我觉得曲衷就像一颗小小的咖啡豆,她所的大环境是茶园。当她不小心混去的时候,其他的茶农都不明所以地驱赶她,视她为异类,只有翟昰觉得她很特别,与众不同。所以他欣赏她,慕她,珍视他们的。
因为翟昰和她是同一类人,虽然有过迷惘的时候,但只需要一句话,一张纸,他就能清醒过来,回到最初的路上一往无前地走去。
他们接受同样的法学教育,他们了解彼此,读得懂彼此。除了肉的契合,灵魂也是神会的。我所理解的势均力敌的,大概就是这样的。